Dr. Edward Bach & Bach花精

Bach花精創始者, Dr Edward Bach

早期的醫療生涯

Edward Bach醫生先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醫療,後來至倫敦醫學院大學擔任住院醫師,也在診所為病患診療,在倫敦哈雷街擁有一系列的診間。身兼細菌學家與病理學家的他,也在自己的實驗室中進行疫苗的研究。

1917年,Bach醫生在專治從法國受傷返國的軍人的病房中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因嚴重大出血而暈倒在地,被緊急送至手術房,同院醫師幫他開刀取出了腫瘤,但預後非常不樂觀,待他清醒後,醫生同事告訴他只剩三個月生命好活。

可以起床後,Bach醫生就馬上回到自己的實驗室去,想在剩餘的短暫生命中盡可能地趕快完成研究工作。隨著時間一週一週地過去,他的健康狀況反而好轉,三個月到了又過去,他反而變得從沒有過的健康!他深信是自己的生命目標救了自己,因為還有工作尚未完成。

研究同類療法(順勢療法)

Bach醫生對疫苗的研究進行得相當順利,但他不滿意醫生們只能集中於病症上而忽略病人的全人狀態,渴望找到更整體、全人的醫療方式。這也許說明了為何Bach醫生雖非同類療法師,卻接受邀請去了倫敦皇家同類療法醫院任職。

他去了那所醫院不久,就發現自己當時對疫苗的研究與同類療法的原則是同一個方向的。他將自己的疫苗開發成七種同類療法糖球。這項工作與接下來的發表讓他在同類療法圈擁有了一些名氣。人們開始稱他為「哈尼曼(同類療法始祖)第二」。

Bach花精的出現

到那時為止,Bach醫生都在以細菌為研究對象,但他想找到更純淨、與更不依賴疾病症狀的療方。他開始收集植物,尤其是花朵 – 植物最高度發展的部位,希望能以一系列的植物療方取代同類療法糖球。

1930年時,Bach對手上的研究工作所帶出的方向非常著迷,因此放棄了哈雷街很賺錢的診所,離開倫敦,決心將餘生貢獻給他深信可以在大自然裡找到的新的醫療系統。跟他一起出發的是一位X光師,娜拉。威克斯女士。

就如同放下家庭、辦公室與工作一樣,Bach醫生也開始捨棄科學方法與對實驗室以及簡化論的依靠,反而仰賴自己天生的治療天賦,越來越聽從自己直覺來引導他找到對的植物。

經過多年的試驗與錯誤,包括準備與測試了上千種植物,他一一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花精,每一種花精都是對應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或情緒。他發現,當他治理病人的人格個性與心情時,病人的不快樂與身體苦惱都自然地得到減輕,因為在他們體內的療癒潛力被疏通了,可以再度工作了!

從1930到1934年,Bacg醫生的生活隨著季節而有一樣的變化:春天與夏天他會尋找與準備花精;冬天則提供協助與建議給上門尋助者。多數冬天,他都在海邊小城克洛馬度過,在克洛馬他認識了當地的建築師與治療者,維克多。布能。

Bach 中心

1934年,Bach醫生與娜拉女士搬入位於英國Brightwell-cum-Sotwell的Oxfordshire鄉下的名為Mount Vernon(維農山莊)的房子。 在該處的鄉間小道與田野間,他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剩餘的花精,完成了Bach花精系統。到了此時,他的身心已經跟他的工作合而為一,會親身經歷他所需要處理的情緒狀態的痛苦,以便能試驗各種植物與花朵,找到對那個情緒狀態有幫助的花與植物。如此,經由親身受到很大苦惱與犧牲的過程,他成就了自己畢生的工作。

在宣告自己的花精探索之旅完成之後的一年後,Bach醫生在1936年的11月27日晚間安詳地過世,享年只有50歲, 但他比醫生所預告的還多活了幾乎20年!他留下了畢生的經驗與努力成果,以及一套至今仍被全世界廣為使用的花精系統。

Bach醫生將工作交給他一生的朋友與同事的娜拉威克斯與維克多布能,交待他們要持續他的努力並讓他所完成的花精系統真實地維持簡單的主要元素。在1936年10月26日寫給維克多的信中,Bach醫生寫道:

People like ourselves who have tasted the glory of self-sacrifice, the glory of helping our brothers, once we have been given a jewel of such magnitude, nothing can deviate us from our path of love and duty to displaying its lustre, pure and unadorned to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我們這些已經嘗到自我犧牲的光輝以及幫助我們人類同胞的光輝的人,既然我們已經得到這麼巨大的珠寶,沒有什麼能讓我們偏離我們愛的道路與本分,我們要將這珠寶的光澤,純淨與樸素展示給世人。

娜拉與維克多將Bach醫生的簡單與分享的理想真實地傳遞了下來,今天的Bach中心也是。